抗腫瘤靶向藥物是專門針對腫瘤特異性靶點的治療藥物?鼓[瘤靶向藥物可以選擇性地被運送到腫瘤部位,使治療作用及其他藥物的功效盡量被限定在特定的腫瘤靶細胞、靶組織或靶器官內,從而不影響或很少影響正常細胞、組織或器官的功能,最終達到提高療效、減少或減輕不良反應的目的。
近年來,靶向藥物在腫瘤治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但對于它的療效、
不良反應、使用注意事項等,很多患者仍存在疑問。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腫瘤靶向藥的8個基本問題。
問題1:哪些腫瘤治療需要使用靶向藥物?
答:根據病程情況與用藥目標,適用于靶向藥物治療的腫瘤包括以下幾種。
●早期的乳腺癌等,以治愈為目標。
●中晚期的甲狀腺癌、鼻咽癌、肺癌、乳腺癌、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腎癌、結直腸癌、黑色素瘤、神經內分泌瘤、肉瘤等,以提高生活質量、延長生存時間為目標。
●淋巴瘤、白血病、多發性骨髓瘤等,以提供治愈機會、延長生存時間為目標。
一般在用藥 2~4個療程后醫師會進行靶向藥物的療效評估。
問題2:靶向藥物有哪些常見不良反應?
答:相對于化療藥物,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一般程度較輕。
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疲乏、皮疹、惡心、嘔吐、口腔炎、手足皮膚反應、肌肉關節疼痛、腹瀉、高血壓、中性粒細胞減少、肝功能異常(如轉氨酶升高)等。
不同靶向藥物的不良反應會有所不同,在使用藥物前應充分咨詢醫生或藥師,并詳細閱讀藥物說明書,以獲取更全面的信息。
問題3: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可以使用靶向藥物嗎?
答:出于對胎兒及嬰幼兒的安全考慮,女性腫瘤患者妊娠和哺乳期間不建議使用靶向藥。
同時需特別提醒,由于靶向藥物可能對胎兒存在不利影響,用藥期間應避免受孕。
問題4:靶向藥物用藥前需要進行哪些準備工作?
答:靶向藥物用藥前患者一般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實驗室、影像學和基因檢測等檢查。
●實驗室檢查:主要包括組織或細胞病理學確診、特殊分子的病理檢測(免疫組化)、血常規和血生化檢查等。
●影像學檢查:主要包括B超、X線、磁共振(MR)、計算機斷層掃描(CT)等檢查項目。
●基因檢測:部分靶向藥物在用藥前需要進行靶點檢測,具體檢測內容與腫瘤的類別和治療目的有關,需要專業的醫生進行評估。
除進行相應檢查外,用藥前患者還需向醫生提供
健康狀況證明和正在服用
藥品(包括
保健品、補品等)的相關信息。
問題5:靶向藥物需要使用多長時間?
答:針對早期腫瘤(如HER2陽性乳腺癌),用于術前輔助治療一般使用靶向藥物3~6個用藥周期;用于術后輔助,需持續用藥1年,如出現不可耐受毒性作用或疾病復發應停止用藥。
針對中晚期腫瘤,可持續使用靶向藥物,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耐受毒性作用。
問題6:使用靶向藥物需要進行藥物監測嗎?
答:部分靶向藥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藥物監測。
●瑞戈非尼、培唑帕尼可能存在肝臟毒性,在治療前、治療中需要進行肝功能檢測,醫生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藥物劑量。
●尼洛替尼在用藥前、用藥后7天,以及之后的時間里,患者應定期做心電圖。
問題7:使用靶向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?
答:首先,應當注意正確儲存靶向藥物,儲存時應密封,放置在陰涼、避光以及兒童不會接觸到的地方。
其次,大部分靶向藥經肝臟CYP酶代謝,因此服藥期間應注意藥物間的相互作用。以下幾種情況尤其需要引起重視:
●使用安羅替尼期間,如果同時使用護胃藥(如奧美拉唑等)或地塞米松,可能會導致安羅替尼的療效下降。
●使用靶向藥時應慎用抗凝或預防血栓形成的藥物,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、低分子肝素等,以免加重潛在出血風險。
●西柚(葡萄柚)、塞維利亞橘子、橙子(苦橙、酸橙)、楊桃可能會影響部分靶向藥的療效,應避免在用藥期間同時攝入。
再次,部分靶向藥物如吉非替尼、阿法替尼、阿帕替尼等,用藥期間患者可能出現頭暈、視力模糊、嗜睡等癥狀,因此應避免進行駕駛車輛、操作機器等活動。
最后,部分靶向藥物如阿來替尼等,已被報告存在光敏性,因此在用藥期間及治療停止后至少7天內,應避免長時間陽光暴曬,外出時應盡量穿著長袖衣服和長褲,并使用SPF大于50的防曬產品。
問題8: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更好地配合治療?
答:首先,患者應嚴格按期就診并定期復查,在用藥過程中如出現不適,應及時與醫生聯系。其次,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用藥期間注意合理飲食,適當運動,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。最后,患者和家屬都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樂觀心態帶來良好的情緒,可對疾病的穩定和身體康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(作者單位:中山大學附屬腫瘤
醫院)